您的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> 理论研究 > 经验交流
“国宝讲解员”为时代发声 2018-04-08 09:27:06     来源:《老年文汇报》     作者:本站原创    

“国宝讲解员”为时代发声

 

 

一冶退休干部胡昇的家住在武汉市青山区一处小区,刚上楼走了没几层,记者就发现楼道贴了不少精心裁剪过的风景画。“这是我自己弄的‘艺术走廊’,给邻居们带来一点美感。”说话的正是胡昇。他是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、湖北省博物馆(以下简称省博)的“001号讲解员”……胡昇的身份很多,但他觉得这些身份都有一个内核——为时代和中国发出好声音。

 

让历史讲出时代的故事

胡昇的省博故事,开始于40年前。1978年一个秋日,时年30岁的胡昇从报纸上得知:在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,即将运抵省博。

“小时候喜欢历史,当时又在一冶从事铸造工作,我就很想去看看编钟的工艺。在省博看到编钟时,那精美的花纹和器形,一下子就让我着了迷,并成了省博的铁杆粉丝。”胡昇笑着回忆道,“我找来各种书籍资料,恶补楚文化。后来读电大,又成为单位青年工人的夜校老师。这些都让我不断积蓄知识。”

胡昇后来担任厂办秘书,负责接待客户。当客户提出去景点游玩时,他一拨拨地把他们带到省博。不仅混了个脸熟,也让省博对这个“编外讲解员”刮目相看。“我毕竟是亲手打过刀和剑的人嘛。”

10年前,省博组建志愿者团队,专业知识过硬、讲解已自成一派的胡昇,毫无悬念地成了“001号志愿讲解员”。“自从拥有了这个身份,我感觉身上就有担子了,惟恐讲不好,砸了省博的牌子。”胡昇感慨。

一步步走来,他的讲解也从爱好变成了一种责任。

现在大家都在谈文化自信,“要培养这种自信,就得让大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。”为了这个目的,胡昇看了不少书。他更爱琢磨怎样把各种知识“链接”在一起。

央视节目《国家宝藏》播出后,省博选送的三件藏品成了“网红”,胡昇也更新了自己的解说词——在云梦睡虎地竹简前,他会谈到中国依法治国的千年传统。在编钟前,胡昇又能从随国铸钟而不铸剑,国小而不惧侵略,联系到中国和平、发展、共赢的理念,以及居安思危不忘强军的政策。“历史与时代精神是互通的。”胡昇说。

而且,胡昇还喜欢用成语故事、唐诗宋词来丰富讲解,这样特别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。由于事先在心中已有了主题,所以在最后引出人生哲理与时代精神时,就显得十分自然。有游客还笑称,胡昇就是省博的第五件“国宝”(省博四件国宝为越王勾践剑、曾侯乙编钟、郧县人头骨化石、元青花四爱图梅瓶)。

这种讲解风格和其中透出的正能量,很容易让观众对胡昇产生信任感,很多人和他成了朋友。省博附近有家餐馆,老板是胡昇的“粉丝”。每次只要胡昇来讲解,他就会专门煮一碗鸡蛋面条,并泡好热茶等着。“我特别佩服胡老师!他的言语中透着满满的正能量。”

 

用文化为城市发展助力

胡昇爱博物馆中的历史,更爱自己脚下的历史。他的日历上,已经预约了很多活动,都是到青山著名的地标,为人们讲述那热火朝天的往昔。胡昇掰起指头列举了不少青山的地名,“八大家等地名,都包含着当年原住民的信息,纪念着他们的奉献。”胡昇动情地说。

“其实,我的宣讲生涯从踏入一冶时就起步了!”知青回城后,胡昇作为一冶机械厂文艺宣传队的一员,和同事一起奔波在湖北各处的建设一线。这段经历,也让他感受到了善良的力量。“当时建设厂区、居住区都需要用地,这里的村民大量动迁,可都是毫无怨言。那就是一股为国出力的朴素情怀。”

如今,青山为了新的发展,有些地方又面临第二次动迁,遇到居民不理解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。胡昇当仁不让,又参与到下社区的宣讲中。“我了解老一辈青山人的奉献精神。我没有大道理,就是讲当年的历史,讲我遇到的每个人的故事。”这些透着历史余温的事例,仍然能感动大家。

这段时间,胡昇还忙着在社区宣讲十九大精神。从讲述历史到解读党的政策与国家发展,“跨界”不可谓不大。没想到,这位省博的“镇馆之宝”,在新的讲坛上又火了。

胡昇刚讲了两次,社区就不得不给来听课的老同志“约法三章”——胡老师讲完了,就得下课,不能再拖着他要求加一课。“都是老人了,社区怕大家身体吃不消。”胡昇笑着说。他的宣讲没有大道理,更不是读报告,“我就讲自己的变化,讲大家眼前的变化。这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发展和幸福!”

胡昇还有个更大的梦想——讲好一冶的故事,讲好青山的故事,还要讲好中国的故事。胡昇坚信,好的文化是有感染力的。他想起了在省博讲解时,自己曾用来结尾的一句歌词:“只有你的故事被酿成了酒,每个孩子脸上都有你的轮廓……”

(本报记者 曹海宁 通讯员 詹汉英)